又開一個新系列。
我高中、大學都是純文組,物理化學很差,微積分迄今不會。(但真的也完全不影響成為軟體工程師。)
大四下決定轉資工前,沒寫過一行code,如今卻在美國一線大廠擔任軟體工程師。我相信這個系列,能更貼近文科生學程式時,會遇到的所有坑。(市面上比較少看到類似教材。但雖然說寫給文組生,所有人都適用啦。)
本系列想以寫程式最核心的Data Structure & Algorithm做骨幹,過程帶入寫程式的方式、技巧。希望看完這個系列後,你能一次學齊寫程式所有需具備的知識。(Data Structure & Algorithm是我認為學校課程中,“唯一”跟業界相關的科目。寫程式、刷題、找實習、找正職、跳槽等等,一定都會用到。)
我的預期是,讓一個零程式基礎的文科生,能一路從“零基礎轉資工” -> “寫給文組生的程式教學” -> “我要拿大廠offer!“ -> “帶你刷Leetcode“,獲得在美國大廠工作的所有前置知識,有興趣來美國工作的歡迎參考。(有餘力的話,我也想錄些影片,帶大家實際做Project。)
上集,我們來介紹寫程式的本質、Binary Search的概念。
下集,透過完整程式碼輔助,介紹程式語言裡的Data types、Data Structure,及分析我每行Binary Search程式碼的用途。
進入正題。
大家想到寫程式,可能瞬間浮現的畫面:一個人孤單對著電腦,畫面充滿看不懂的程式碼。這個想像,對、也不對。有些時候,的確找不到Bug時會這樣;但在美國,更多的時候,是一直開會,討論、定義需求。如果大家對這行業,有著只會與電腦打交道的刻板印象,我只能說,至少在美國不會是如此。(我一天至少開四個會,幾乎半天時間都在開會。)
接著我們來探討,寫程式的本質到底是什麼?對我而言,我的定義是:“通過可運行邏輯,逼近、甚至完全擬合現實世界的建模。”
實際用途上舉例:我現在想像,路上的車好多,但計程車好少,對於沒車的人,能不能有種媒合的手段,讓有車的人充當司機,沒車的人可以隨時叫車。(就uber啦)
此時就會有無數次的討論、定義需求,嘗試逼近、最佳化我們的想像。
如,顧客媒合車的時候,是周遭任意一台,還是離顧客最近的一台。最近的一台,指的是物理距離最近,還是開到顧客身處位置最快。遲遲沒抵達,顧客能不能取消訂單。遲遲的定義是什麼,具體是幾分鐘。依照高峰、非高峰時段,是不是定義又會有差別。高峰期具體又是什麼時候、平假日有差嗎?另,有些顧客想媒合高級一點的車,能不能做到,等等,無數的問題。
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,都是盡量讓我們的邏輯,能越逼近現實越好。而這些討論、及寫Design document來論述怎麼實踐、哪種實踐方式更好,才是我認為軟體工程師的價值所在。而寫程式本身,僅僅只是把討論的結果,寫成一段段可運行的邏輯,進而達成目的。
(附帶一提,有時候邏輯沒考慮周全,會有奇怪的運行結果,這個我們叫bug。之後就要花時間debug,也是寫程式比較困難的一個地方,因為很多時候就是找不到問題。就是會有思維盲點 — — 明明感覺都符合邏輯,但為什麼就是某些情境會有奇怪的結果。)
核心功能順利實踐後,後續則會持續維護、最佳化現有功能。如,周遭距離有1000台車,我們怎麼更快計算出哪台適合消費者;早晚高峰可不可以通過大筆資料做輔助,讓我們更好推估早晚高峰的時間點,甚至未來由電腦自行計算。
也可以基於現有用途,開發新功能。如,有些車沒人媒合時,能不能做其他事,能不能幫忙運送顧客訂的餐點。(現在美國甚至可以直接讓uber司機送包裹到別人家,不知道台灣有沒有。疫情期間我就試過,讓司機運幾本教科書給我住比較遠的同學。在同一個城市的情況下,比Fedex方便多了。)
學術界的程式碼也符合我的定義。由於走在學術理論的最前沿,我們並不知道寫出來的程序,是不是符合這世界的實際運行規則,只能不斷修改、觀察修改後的結果,來試圖逼近“造物主”的法則。
落落長講這大段,有幾點用意:
1. 只教些程式語言的語法,會有點捨本逐末,畢竟寫程式的目的,是要解決問題,做出擬合世界的建模。所以本系列會更強調Algorithm、及一些寫程式的思維。
2. 可以解釋為什麼寫程式在未來不至於找不到工作。現代社會,還有太多產業,可以透過寫程式的方式,自動化、現代化既有流程;任何腦中的想法,只要實踐的出來,都有機會讓人類既有的生活變更好。(Computer Science也才出現不到百年,人類社會還有太多的痛點等著被發掘、進而成為一門生意。)
3. 承接上一點,只要自己coding能力夠強,任何腦中的想法,都能成為可運行的程式,進而讓想像成為現實。這也是對我來說,資工領域最有魅力的事。(以前在文組時,我固然很贊同開放性論點的討論,但有時也有點厭倦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感覺。更多的時候是:我知道你說的對,但我就是不認同。相較起來,寫程式是討論時,雙方觀點不一致,我們就都寫寫看,運行看看。哪個方式好,拿結果一比就知道,沒有模糊的空間,也不用言語上無止盡的交鋒。)
接著進入Binary Search的部分。Binary Search是Algorithm的一種。Algorithm在台灣翻作演算法、中國翻作算法,簡稱Algo。我會這樣定義Algorithm:“解決一個問題時,所需要的步驟”,你要理解成SOP也行啦。而這裡的步驟,當然是越有效率越好。(如果不管效率,那就不需要這門學科了。畢竟達成目標的方法千百種。)
直接舉例最快。
現在玩一個遊戲:1000名參加者背對你站成一橫排,背上貼著不公開的背號,他們的站位依背號“由小到大”排序(號碼連不連號不影響)。請問最差的狀況,花幾次能找到477號 or 知道477號不在所有參加者中?停下來想一下。
最直覺的方式就是從第一個參加者開始,一個個撕下他們的背號,確認是不是477。第一個1號,第二個人8號,第三個人13號等,一路看下去。因為他們的號碼不一定是連號,所以我們也不能隨意跳號檢查。(說不定第四個人就是477。)
以477的例子,最好情況下,第一個人就是477號,只需要一次。最差情況下,剛好所有人都是連號,就得玩477次。
想倒著數回來也隨意。但在玩多次的情況下,我們極端最差時,得玩1000次,才能找到X號、或知道X號根本不存在參加者中。(舉例:號碼是一個不存在的1547號,但我們選擇從第一個人開始數,數到第1000人,發現他背號也就1200。)
這種方式叫Linear Search(線性搜尋),是一種效率不高的Algorithm。Algorithm的步驟為:
1. 選定一個方向,正的或逆的。(不是必須步驟,其實不用寫在Algorithm裡。)
2. 撕背號,比對結果。
3. 找到目標背號,結束;沒找到,回到第二步,直到撕完所有人背號停止。
Linear Search的Time Complexity(時間複雜度),是O(n)。Time Complexity是Algorithm學科發明的概念,因為想有一個統一標準,衡量不同方法,哪個比較好,以免各說各話。時間複雜度越低,當然也就越好。O(n)以人話理解就是:最差情況下,我們程式得運行n次。最差情況,演算法科學家定義用O這個字母來代替,不然每次寫Worst Case(n)太麻煩了;n則是指總數。(例子是1000人,最差就1000次;例子是n人,最差就是n次。)
另,實際分析Time Compextity時,都是在分析最壞狀況,而不是最好狀況Ω。(是的,這個符號也是演算法科學家所定義,意思是最好情況。在我看來,這只是要增加理論完備性,除了上課以外,實際分析時用不到。不然在最好狀況時,什麼方法都是1次就能找到 — Ω(1),沒什麼參考意義。)
Time Complexity是非常重要的概念,在面試的時候,寫完任何code,面試官一定都會問你,你這段程式碼的Time Complexity是什麼。
上述例子,我們可以發現,這個隊伍有個特性:有序。運用這個特性,演算法科學家發現更有效率的Algorithm — — Binary Search。Binary Search,中文翻二元搜索,這個Algorithm的核心概念很直覺:往中找。我們每次都直接找現有隊伍中,最中間的那個人。
繼續回到例子,我們第一次就直接撕第500人的背號,假如這個人的背號比477號小,雖然我不知道前面499人的背號是些什麼,但無所謂,在有序的特性下,連第500人都比477號小了,那前面499個人,肯定也如此。我們只比一次,就篩掉了500人。剩下500人中,我們再找中間,又可以一次篩掉一半,以此類推。Binary在這的意思,就是我們每次都能透過正中間的人,把隊伍分成兩堆(二元)。
這個Algorithm的步驟為:
1. 挑隊伍最中間的人。
2. 撕背號,比對結果。
3. 找到目標背號,結束;沒找到,如果中間人的背號比目標大,則找這個人以前的隊伍;反之找這個人以後的隊伍。回到第一步,直到剩一個人停止。
(分析清楚後,寫程式,也就只是把這個Algorithm,用程式語言的語法打出來而已。再再強調,我們到底要打些什麼,才是最重要的。)
不可免俗的討論時間複雜度。每次都篩一半,如果是4人的隊伍,會是 4 -> 2 -> 1,最差情況玩兩次。16人的隊伍,16 -> 8 -> 4 -> 2 -> 1,四次。有沒有發現,這就是以2為底的log。(Algorithm的世界,底沒特別講,都預設為2。來複習一下log:底為2的情況下,log4的意思,就是在說2的幾次方會是4,也就是2;log100,就是在說2的幾次方會是100,答案是6.64;log n以此類推,2的幾次方會是n。)
所以n人的隊伍,每次篩一半人,最差情況要撕幾次背號?這就等價於2的幾次方等於n。因此,這裡的Time Complexity就是O(log n)。可能有人好奇n跟log n差別大嗎? 如果隊伍是2的10次方,1024人,Linear Search最差就是找1024次,Binary Search最差則是找10次,大家可能覺得差不多。但數字再大一點呢?假如全世界的人都來玩,前者最差是找78億次,後者只需要log(78億)次,等於32次。
平常寫程式時,能不能寫出時間複雜度低一點的方法,也是決定好工程師、普通工程師的關鍵點之一。這同時是大家平常刷題時,最需要花時間的地方。如果只要求寫出如Linear Search的暴力解(暴力解英文叫Brute-force),其實都很好寫。(面試時,通常一題要寫好幾種寫法。因為一種方法寫完後,面試官會說,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,能進一步降低時間複雜度。一般就是從暴力解,一路寫到最優解。)
(難得設計圖片,就獻給這次啦。文章有任何疑問的地方,請直接公開留言,大家的問題應該都差不多。我會盡我能力幫助大家理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