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集中營與民族平等

--

2016年攝於南疆

我迄今不能肯定,新疆集中營的存在,是西方社會的媒體戰,還是它就是真的存在。而我看到可信度比較高的政策是經濟學人在某期所述,新疆的維吾爾族,開始要強制從小學漢語。這樣的目的也很清楚,淡化你對自己民族的意識,強化對漢族的認同。

很多人也會因此控訴,1949年後的中國,到底是被什麼樣的妖魔鬼怪把持。從不重視自己的人民,到踐踏中國自古傳承的文化、古蹟遺址,再到上段所述,對民族多樣性的蔑視,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審視,都與世界的主流價值觀,有著巨大的出入。雖不至於像北韓,生活的方法面面都還維持著1950年代的樣貌;但現今中國,在價值觀上面,依舊讓人有種活在平行宇宙的迷幻感。

“你們到底是誰?”,這是很多愛國者的深沉疑問。

回到正題,

來談談我眼中的新疆。
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走在新疆的首都烏魯木齊上,到處都是荷槍實彈的軍人,甚至坦克就大喇喇停在路邊,軍人站於坦克的進出口,四處探頭掃視。而人潮熙來攘往依舊,是民眾眼裡不以爲奇的景象。

這是新疆的日常。

2016年我獨自來到新疆遊歷,第一站本來想說找夜市,能最快吃到各種特色食物,誰知道夜市遍尋不著。打聽下才瞭解,2009年時,烏魯木齊發生過七五事件,維吾爾人晚上集體到街上,看到漢人就殺,一路殺到天亮。而後則是維吾爾人大量被抓,新疆網路直接封閉,不讓消息外傳,那段時間據說半夜不時聽到槍響,代表哪個維吾爾人在深夜又被處決了。

在七五事件之後,新疆的夜市被取消,維吾爾人不許多人在定點群聚超過一定時間。大量的軍人進駐,大量的坦克開進來,到處都是鐵網,而烏魯木齊車站的安檢程序,麻煩到令人窒息。

措施的背後,是要確保維吾爾人只要一惹事,馬上能直接處理,把對漢人的危害降到最小。

南疆是少數民族的大本營,烏魯木齊的漢人聽到有背包客要去南疆,總皺起眉頭,說你小夥子嫌命長啊?去南疆送死還幹啥的?在漢人的理解裡,少數民族把貧困的原因全都怪在漢人的剝削上,因此走在南疆的村莊中,有可能直接被憎憤的少數民族殺死。

最後我還是去南疆了,村莊沒去到,但此地卻成爲我去過的地方中最懷念的淨土。我始終懷念帕米爾高原的純淨,以及一個人在前不著村、後不著店的荒郊野外時,高原上的少數民族,願意無條件接待我、招待我與他們共享晚餐。他們甚至聽不懂漢語。

為什麼會一直提維吾爾族人,因為維吾爾族是最大比例的少數民族。但維族人也好,其他少數民族也好,在旅途的路上,我始終決定覺得漢人與少數民族不該以此方式對立。

新疆迄今沒有4G網路,網路費率也是全中國最貴,還時不時斷網。當地民衆說,是因為要防止資訊的外泄,殺維吾爾人不希望被哪些好事者傳上網了。我一新疆好友感慨,新疆資源這麼豐富,若不是中央有意的控制,隨便發展都當是中國最富庶的省份之一。如今發展觀光也不是,只賣些核桃、棗子等乾果,又能掙多少錢?

畫面轉回在北疆的旅途。從那拉提包了台私家車,坐好幾小時到巴音布魯克。下車後才發現,手機掉車上了。這是條好幾小時的山路路程,而車早已開遠。當下已經不抱什麼希望,剛好看到附近有賣羊肉的店,趕緊跟老板娘借手機撥打,做最後的嘗試。而怎麼都撥不通,推測是被關機,準備轉手賣掉。

老板娘問了一句,你的司機是漢人還是維吾爾人,我說維吾爾人,她說那沒事,是山區訊號不好,他會回來的。

在巴音布魯克的大馬路上等了兩個小時,車回來了。在油費這麼高的地方,維族司機願意不遠長途開回來,實在出乎意料。司機堅持不收感謝的贈錢,只留下一句:“今天如果是個漢人司機,你的手機早被賣了。“ 隨後轉身離開。

明著不對立了,維吾爾人也不敢鬧事了,內心的疙瘩與矛盾就真的解除了嗎?中央根本不在乎,別鬧事就行。

中國在少數民族的政策上始終矛盾,一方面說民族緊緊相依、不分你我,所有民族都是平等的;另一方面又針對少數民族制定種種優惠政策 — — 民族平等沒錯,但有些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平等。

而坦克軍人的大量進駐,卻又踐踏在少數民族的尊嚴上。我就是擺明不相信你們,我就覺得你們會鬧事。反正你們能怎樣?

看著軍人站在一面牆前,牆上是白漆刷成的幾個大字,習近平曾說過的:“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”,畫面格外諷刺。

面對弱勢的族群給予適當的優惠性政策,固然立意良善,但有沒有比這種*優惠性差別待遇(Affirmative Action)*更好的方式,來結構性的改善弱勢者自我拉拔的能力?

能不能對待所有的民族,是真的像中央信誓旦旦的一視同仁,不特別給優惠性的政策、也不在節目上總要請來各地的少數民族,穿著傳統服裝,滿臉堆笑的表演傳統技藝,宣揚中國的56個民族多快樂。這充其量只是種文化動物園的表現。

又變成一定比例的漢人對少數民族的不滿,爲什麼我也貧窮,我就沒辦法在賣羊毛、賣牛奶的時候享受優惠性的措施?人生的不如意總容易推脫,民族議題恰恰成為最方便的藉口。

我不富裕,都是另一民族享受這麼多好處的緣故,讓利這麼多還仇恨漢人,憑什麼?(在中國底層民眾對台灣的看法上,也有同樣的邏輯出現。)

我曾經在北京大學交換一年。問周遭朋友對少數民族的看法時,諸如:

“人生最遺憾的不是沒生在富貴家庭,是生在漢人家庭。”

“加不了分啊這是,加個20分差多少你說,985、211直接變成清北也是夠嗆。”(中國用語的夠嗆,是吃不消、受不了、傷不起的意思)

不帶歧視的吐槽背後,多少也反映出*逆向歧視(Reverse Discrimination)*下的無奈。

*優惠性差別待遇(Affirmative Action):給予弱勢群體額外優待,期盼能因此降低不平等。台灣的例子就是原住民加分。

*逆向歧視(Reverse Discrimination):優惠性差別待遇實施過頭後,反而會讓歧視反轉,成為對原本優勢群體的不公平。例子就是入學名額如果過度保障弱勢群體,反而會讓成績優異的一般人,因此犧牲權益。

--

--

台北遇上西雅圖

純文組背景,現於西雅圖一線大廠擔任軟體工程師。 分享轉科系、自學程式、美國生活、生活日常隨筆。文章第一時間分享於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eattao